习/文
我们越来越需要学习如何受到监管。 虽然互联网公司就像没穿鞋的野孩子,但一旦拿到牌照进入金融领域,就必须按规矩办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被监管。 这不仅仅是被动等待监管,更重要的是锻炼我们宏观思维和主动沟通的能力和方法。
——彭磊
余额宝推出后,蚂蚁金服不断遭遇各方压力。 在一些人看来,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与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密不可分。 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不尽相同,造成了实质性的不公平。 为迎接监管,在国家开放私人银行牌照申请后,蚂蚁金服主动参与申请。 与其他股东共同发起成立浙江网商银行,开始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实践。
离开系统
每当遇到困难时,浙江网商银行行长于胜发总会拿出手机,再次观看网商银行开业典礼上的宣传片。
这是一个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卖黑胶唱片的女孩,开设计公司的男孩,开小面馆的阿姨,开淘宝店卖麦芽糖的小伙,卖农产品的老人. 他们目标坚定,努力工作,但都缺乏把事业做大的资本。
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他们自强不息,不甘平庸。 他们才是中国经济真正的中坚力量。 但长期以来,这些小商户由于缺乏正规的抵押品,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服务,业务难以拓展。 而他们就是网商银行的服务对象。
6月25日下午,浙江网商银行开业仪式在杭州龙之大酒店举行。 当宣传片说到卖黑胶的女孩因为纠结要不要向妈妈借钱而泪流满面时,坐在台下的余胜发顿时心头一颤。 胸部。 这个时候,来到蚂蚁金服一年多的场景开始不断的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开银行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创立支付宝时的梦想。
2013年前后,随着银监会放开民营银行准入政策,这个梦想在支付宝成立十年后变得更加清晰。 同时,在蚂蚁金服全面进军金融领域后,业内呼吁监管层加强监管。 值此之际,蚂蚁金服决定主动拥抱监管。
但经营银行并非易事。 除了监管通关,还需要寻找专业的理财人才。 这也是于胜发结识阿里的原因。 与马云的经历相似,他早年也曾在高校任教。
第一次见到于胜发是在2014年8月27日,那天他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参加了一场名为“小微金融服务小额信贷开放战略暨海尔直投合作媒体交流会”的活动”。 这是于胜发加入阿里后第一次面对记者。 虽然他当时是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的副总裁,但谁都知道,这个身穿白衬衫、眼神犀利的中年男子,即将成为阿里筹备的首任私人银行总裁。 .
互联网企业在“知天命”之年让出体制内的位置,是需要勇气的。 在蚂蚁金服的众多高管中,余胜发的年龄最大。 1964年出生,来到阿里时已经50岁。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年纪的阿里“不算太老,而是老了很多”。
于胜发的职业生涯始于浙江银行学校。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民银行在每个省都设立了银行学院,这所学院成为当地银行业人才的摇篮。 浙江银行学院也是如此,于胜发最早任教的地方,他的学生也分布在浙江省内的各个金融机构。
后来,于胜发去了一家银行工作。 2010年任杭州银行行长。 他在任期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他卸任时,杭州银行资产已达4000万元。 2013年,于胜发调任杭州市金融办党委书记、副主任。 熟悉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人都知道,地方金融办处境尴尬。 虽然他们的法定职责是监管地方金融机构,但大多数时候,地方金融机构还是直接听命于地方政府。 所以,于胜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陪领导开会。 待了五个多月,他算了算,自己2/3的时间都花在了“陪同开会”上。 适应。
于胜发心里一直念念有词:“我要是就这么退了,真不甘心。”
而此时,他与阿里巴巴的缘分也在悄然拉近。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的政策。 2013年7月5日,国务院印发《国家十条》,其中第九条明确提出“尝试设立民间资本发起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2014年1月6日下午,中国银监会官网发布的新闻稿透露,将试点备受关注的民营银行首先是2014年,首批3.5家试点银行实行有限牌照。
2013年下半年的一天,于胜发在与阿里巴巴集团高管的聊天中得知,阿里正筹划成立一家私人银行。 当时,阿里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就连在杭州金融办工作的余胜发都不知道。 当时于胜发只是听着,并没有深入思考。
中国的银行不多。 根据中国银监会2014年年报,截至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总数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 然而,中国缺乏真正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 阿里要办银行,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才符合高层放开民营银行准入政策的初衷。
同年年底,阿里正式提交了设立私人银行的申请材料。 之前接触过于胜发的阿里高管再次找上了他,问他有没有机会当行长。 厌倦了朝九晚五在办公室工作的于胜发网商银行,口头上同意可以考虑,但心里还在犹豫。
在那次会议后两个月发生的一件事迫使他迅速做出决定。
2014年元旦,于胜发的上司,时任杭州金融办主任,即将退休到二线,很有可能接任金融办党委书记、副主任一职。 余胜发心想等到组织部公布了接班人,再辞职就来不及了,所以50岁的他索性直接递交了辞呈。
向H5学习
2014年2月,余胜发到阿里巴巴报到。 公司成立之初,他被安排向胡晓明汇报。 在和胡晓明一起管理安全事务的同时,他也借此机会熟悉了公司的运作,适应了阿里的企业文化。
进入公司后,于胜发发现,从外面看一家互联网公司和身处其中是很不一样的。 刚来的时候,他觉得很新鲜。 阿里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对他来说是全新的,身边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也在不断感染着他。
例如,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模式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 那时,他对完全在互联网上运营还比较陌生。 在风控、客户准入、引导,包括后续经营管理方面,传统银行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和判断,客户经理对客户进行研究。 但是互联网公司基本上不用见客户。
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风控让余胜发大放异彩。 一开始,他不明白阿里小贷凭什么“算一算”就可以借给客户5万元或10万元。 后来,他了解到互联网公司使用大数据风控模型。 准入政策、后续管理、催收贷后监控等流程实现数字化,效率大幅提升,这是传统银行所不具备的。
新奇总是短暂的。 久而久之,于胜发渐渐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压力变大了,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工作时间。 在杭州银行工作时,虽然很忙,但基本上是朝九晚五。 作为领导,他最晚七点就下班了。 然而在支付宝,加班是家常便饭,很多员工还在加班到晚上八九点。 为了不占用工作时间,很多会议都安排在下班之后。
“那时候,我什至不知道H5是什么。” 这个“金融老炮儿”边做边学,向年轻人请教技术问题,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现在。 他看技术的多,看金融的少。
2014年年中,胡晓明调任阿里巴巴集团,于胜发接手小额信贷事业群,负责阿里小额信贷业务。 和刚来的时候相比,于胜发肩上的担子又增加了,但他心里清楚,决战还没有到来。 他来阿里最大的挑战是建立网上银行。
拥抱监管
在成为银行之前,阿里的小额贷款业务红火。 阿里旗下有两家小贷公司已经开展信用贷款业务。 然而,成为一家银行完全是另一回事。 当时,蚂蚁金服有金融背景的员工并不多,大家对银行业务的认识还很片面。 在他们眼里,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转账,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合规要求等领域非常陌生。 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银行的合规要求,于胜发向他们讲解了一整套银行规章制度。
以支付宝账户体系为例。 当时,支付宝的员工认为支付宝账号已经做好了,只需要复制即可。 但他们后来发现,银行账户和支付宝账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管理和监管要求完全不同,实际实施起来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蚂蚁金服起步于互联网。 虽然“误打误撞”进入金融领域,但骨子里的互联网基因依然难以改变。 此外,公司刚进入金融领域时,对金融行业和监管也不是很熟悉。 因此,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金融体系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如何应对金融监管,如何与金融行业相处,成为当时蚂蚁金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4年,余额宝引发的风波让支付宝高管学会了如何与金融机构打交道。 他们更注重风险与创新、专业与跨界的平衡。 认识到这一点,在2014年5月支付宝成立10周年庆典上,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服集团(以下简称“小微金服”)CEO彭磊在确定小微十六字战略方针时金融服务方面,表示这八个字特别提到了“安全创新”和“拥抱监管”。
彭磊表示,创新是小微金服的灵魂和血脉,是一种在创新中稳中求进的能力; 拥抱监管不是被动等待监管,更重要的是锻炼一种宏观思维能力和主动沟通的能力和方法,一种拥抱监管、理解监管的态度和能力。
此后,蚂蚁金服开始以更主动、更透明的方式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 10月,时任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在蚂蚁金服年度分享会上介绍,蚂蚁金服已经开始实施 0——备付金透明监管项目。 这个基于大数据的监管对接平台7×24小时对监管部门开放,随时了解备付金管理情况,全程透明。 现在,蚂蚁金服已经开始前瞻性地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监管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例如,公司内部会衡量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也会考虑未来国际社会是否会出台类似重要的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系统性监管措施。
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之际,虽然监管部门在大方向上支持创新,但也一再明确表示,既然从事金融业务,就必须取得金融牌照。 原因。
审慎与创新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余胜发一再告诫同事们,在遵守金融监管标准、规范运作的同时,千万不能抹杀阿里原有的创新意识和理念,一定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网上银行的特点是将互联网的灵活与金融的严谨结合起来,这一要求自然而然地体现在系统的建设上。 蚂蚁金服在做浙江网商银行的系统时,决定开发一个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系统。 把它作为“云银行样板间”,向世界展示阿里和蚂蚁金服的技术实力,但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于胜发分别与各业务模块的开发团队进行沟通,讨论业务和需求。 这就是他在银行领域的经验和人脉派上用场的地方。 起初,蚂蚁金服在开发银行系统方面没有人才。 后来银行的几个人加入团队后,团队有三四个人,但人手不够用。 于胜发请来了杭州银行新系统的开发团队,每天晚上给阿里的同事上课,告诉他们银行系统的开发需求。
同时,于胜发还梳理了全国和浙江省的所有IT监管方式和制度,供团队参考。 他虽然不懂技术,但对银行的业务逻辑了如指掌。 在网上制定这样的规定,说明系统在风控和运行方面的具体要求,讨论哪些系统可以突破,哪些需要继续遵循。
就这样,于胜发带领着阿里的团队走上了艰难的开行之路。
网商银行在申请设立时明确表示不设网点,但此前银监会并未批准无网点银行。 新型互联网经营方式,一方面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也给监管带来挑战。 于胜发还记得,在浙江网商银行的测评会上,负责测评的组长是时任银监会副主席的闫庆民,他最关心的是网商银行的商业模式。网上银行。
“为什么连面都没见过就给他贷款五万?” 这是于胜发经常面对的问题。 在银行家和监管者眼中,“三亲原则”是“银行经营最基本的原则。”网商银行如何在不与客户见面的情况下发放贷款?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于胜发一直在和监管部门沟通。 在网商银行获批成立前后,他经常往返于蚂蚁金服杭州总部和北京监管部门之间。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他要求团队列出网上银行建设过程中涉及“一行三委”的所有监管政策,分析银行互联网化经营对监管的影响。一项一项的政策。 找到问题重点后,我们与监管机构一一沟通。
比如在拿到牌照的时候,监管机构希望蚂蚁金服把现有的业务全部放在银行里,这样监管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但蚂蚁金服希望银行业务是银行业务,其他业务是其他业务,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于胜发利用了他在金融系统的经验。 他之前的金融职业经历使他很容易理解监管机构的担忧。 很多话都是余生发说的,交流的效率更高。
在项目进入最后审批阶段时,银保监会领导问于胜发要争取什么政策。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于胜发并没有太大的准备。 他想了想,道:“就给我一个政策,就是让我们去尝试,不管是什么创新的策略,甚至有些可能会突破你们现有的规范,就让我试试吧。”
“只要让我试”、“敢为天下先”是互联网企业的精神,也是于胜发的人生信条。
“一丝不苟”的生意
2014年9月26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筹建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正式批准设立浙江网商银行。 蚂蚁金服作为发起人认购了总股本的30%。
开业仪式上,浙江网商银行股东代表、时任蚂蚁金服CEO彭磊表示,她期待浙江网商银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服务1000万中小企业和数亿普通消费者。 5年。 此外,彭磊希望网商银行的服务能够为“创建诚信社会,缩小城乡差距”贡献力量。 在她看来,网商银行需要坚持普惠金融的愿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小银行,大生态”的目标。
当时,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也与阿里一起申请成立私人银行。 1月18日,腾讯创始人之一的微众银行银行开始试运营,但网商银行却迟迟没有开通的消息。 习惯了对标腾讯和阿里的媒体,总喜欢问于胜发:“为什么浙江网商银行‘晚’了?”
于胜发根本没有空闲。 创新的难度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大。 资金限制和监管部门对远程开户的处理,都制约了网商银行的业务发展。 这不可能一蹴而就。
基于多方考虑,网商银行决定短期继续开展蚂蚁小贷业务。 除了为小微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网商银行还将满足客户的现金管理和理财需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小微客户规模小、覆盖面广,与网商银行宣传视频中描述的无异。
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29岁男孩高树红在村里建了3座大猪舍,养了600头猪。 下半年以来,生猪价格有所上涨。 他并不急于扩大规模。 他考虑买一套标准化的环保设备来处理猪舍排放的污染物,不想对自己美丽的家乡造成污染。 随后,高书红找到网商银行,在网上填写信息获批,第二天就拿到了10万元贷款,顺利买到了这套环保设备。 为了鼓励和引导年轻人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措施,网商银行给了他6%的贷款优惠。
除了高书红,在山东寿光从事蔬菜水果种植的王先生也想贷款升级节水滴灌设备。 家住浙江淳安的李先生想贷款准备农家乐生态旅游。 在河南省汝州市经营一家面粉加工厂的张先生想贷款改造锅炉等。 一批类似的网商银行农村用户,通过“生态经济”引导的专项资金,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贷款利率。
上述“生态经济”引导专项基金以网商银行“网农贷”产品为基础。 网商银行6月开业之初就提出,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农村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是网商银行重要发展战略。 目前,“旺农贷”已覆盖全国25个省市234个县市的4852个村,人均发放金额达4.7万元/户。 发展小微运营商。
除了“网农贷”,网商银行推出的产品还有网商贷、、融易手、余额宝等。顾名思义,网商贷是面向网络商户的贷款产品。 而“”是一种延期支付工具。 使用“”,买家可以“先拿到货,后付款”。 这是一款主要针对买家的产品。 与“信托支付”相对应的是“融易收”,是一种新型的收款工具。 由于企业在采购结算过程中往往有账期,供应商可以通过“融易手”“收”从网商银行提前获得80%左右的现金,是一种类似于汇票的信用支付工具。
目前,网商银行的客户已经不局限于淘宝、天猫等阿里系平台,而是扩展到了线下,这与很多人以往的印象不同。 线上,网商银行可以利用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平台留下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但线下,网商银行也有自己的业务诀窍。 他们与口碑、美团等平台合作,输出自己的风控技术,服务更多的小微企业。
针对小微企业资金流动性强、钱少、随借随还的特点,网商银行还推出了完整的T+0“余额宝”。 “余额宝”的推出,让小微企业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资金赎回,符合小微企业现金管理的特点。 目前,“余额宝”的收益超过2%,与“余额宝”不相上下。
虽然“一岁”的网商银行还不成熟,但网商银行行长于胜发表示,网商银行是满足小微企业和农村用户金融需求的“后起之秀”。 所谓“迟到”,是指在网商银行之前,很多金融机构一直在务实推进普惠金融,考虑到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用户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所谓“第一”,是指网商银行尝试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风控、金融云计算等技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以及相对缺乏的问题。金融服务进农村。 未来,余生发希望更多的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和网商银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小微企业金融和农村普惠金融。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网商银行通过平台化、生态化的运营模式,借助大数据风控、互联网技术等能力,累计服务170万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资金已达230亿元。
三玖有卡 是国内权威的金融财经门户网站,提供专业的贷款问答、信用卡知识、网贷口子、手机租赁等专题文章;致力于提供专业的贷款知识及信用卡提额攻略;每天更新热门贷款口子、网贷口子、信用租机、网络贷款平台等小额贷款产品最新资讯,轻松满足你的借贷需求。
原创文章,作者:三玖有卡,凡注明 “原创”之作品,未经三玖有卡书面授权,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均不得转载、摘编或者采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已获书面授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https://999u.cn/25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