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IC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烁)“18岁以下的受访者金融基础知识尤其薄弱,65岁以上的受访者需要重点提升消费者权益和责任方面的金融素养。这也说明了一个一定程度上这两个集团近年来在消费金融领域频频踩雷的原因。 昨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与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机构嘉信理财( 理财 )联合发布了首份《中国居民金融素养报告》。
这是双方共同发起的一项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中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探索一条符合公众需求的金融素养教育路径。 研究团队综合参考了OECD、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内外学术和监管机构的评估标准和我国现行做法,从货币银行、收支与信贷、储蓄与投资、消费权利与责任、理财规划、安全保障六个维度对中国居民理财知识与技能进行量化研究。 8月完成报告数据采集,共采集到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有效样本10041份,覆盖各年龄段。
本次测评,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平均总分为64.4/100。 该调查将金融知识问题分为两类:知识和技能。 受访者在知识类得分最高,为68.0,技能类得分为65.2。 而在综合类决策问题上,平均分只有47.7分。
在六个细分维度中,受访者对收支预算、资产配置结构等财务规划知识掌握得较好,具有一定的长远规划意识,财务规划维度得分为75.1。 相比之下,对产品适用性、金融欺诈预防以及货币和银行知识等金融安全和保障问题的了解仍然不足。 这两个维度的得分分别只有57.4和60.6。 尤其是关于通胀、复利、多元化投资的“理财三问”,答对所有问题的受访者比例仅为21.0%。
调查的重点还包括:
青少年和老年人是金融知识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重点关注的潜在弱势群体。 18 岁以下的受访者对基本金融知识的掌握尤其薄弱。 例如,上述“金融知识三问”的正确率仅为46.1%、36.6%和21.7%,低于整个样本的平均水平。 大约百分之二十。 65岁以上人群需要重点提升消费者权益和责任方面的金融素养,他们在该维度的平均得分(50.6)明显低于整体水平(65.0)。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这两个集团近年来在消费金融领域频频踩雷;
更高的收入水平并不等于更高的金融知识。 虽然月收入2万元以下的受访者收入水平与金融素养呈正相关,但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群体金融素养水平有所下降。 该群体在识别不可负担债务和理解多元化资产配置方面的表现也略低于一些低收入群体;
金融实践可以对金融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家族中作为理财决策者的受访者平均得分比非决策者高出近10分,对理财金字塔等理财概念的掌握程度更高。 因此,如何帮助居民将金融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消费金融,有效优化财富管理行为,是金融教育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
此外,不少受访者也在调查中表达了对金融教育的需求和热情,其中35岁以下的受访者普遍有更高的学习意愿。 但是,人们在学习领域的选择上仍然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往往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金融知识领域有更大的学习热情。 例如,女性在安全保障(60.3)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54.1),但想要学习该领域金融知识的女性比例仍比男性高出近8%。
三玖有卡 是国内权威的金融财经门户网站,提供专业的贷款问答、信用卡知识、网贷口子、手机租赁等专题文章;致力于提供专业的贷款知识及信用卡提额攻略;每天更新热门贷款口子、网贷口子、信用租机、网络贷款平台等小额贷款产品最新资讯,轻松满足你的借贷需求。
原创文章,作者:三玖有卡,凡注明 “原创”之作品,未经三玖有卡书面授权,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均不得转载、摘编或者采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已获书面授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https://999u.cn/257156.html